歌剧江姐登人民大会堂 27日重温红色经典
更新时间:2010-01-11 09:43 浏览量:914
票务类型:国家大剧院音乐厅
演出时间:2010年1月17日
演出场馆:国家大剧院
国家大剧院 订票 网址:http://www.piao88.com/chncpa/
距离重庆解放还有三天,江竹筠等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被秘密杀害在歌乐山上,这就是 “11・27”重庆大屠杀惨案。为纪念1949年的重庆大屠杀60周年,空政第五代歌剧《江姐》将于周五晚登陆人民大会堂,用现代化的灯光舞美、“中西合璧”的唱腔和配器、朝气蓬勃的80后青年歌手再度演绎“新红色经典”。
红色经典《江姐》“传唱”不息
1962年,空军总司令刘亚楼一口气看完空军创作员阎肃根据小说《红岩》里“江姐”故事改编的歌剧初稿,连连叫好。就这样,一部歌剧《江姐》把刘亚楼总司令、剧作家阎肃、曲作者羊鸣和姜春阳、《红岩》的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、江竹筠的亲属和战友等紧紧联系在一起。
在刘亚楼的带领下,歌剧《江姐》一次次、一段段、一句句地不断打磨,不断趋近完美,只为把尘封历史用更直观的艺术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,只为在歌剧的舞台上铭刻下“11・27”那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和牺牲者的理想情操和英勇精神。
那个日子是1949年11月14日,重庆解放前夕。一批革命战士无声无息地离去,他们是江竹筠、李青林、陈以文、邓兴丰等。这29位关押在渣滓洞的革命战士被敌特以转移为名,提出牢房,最终被杀害在歌乐山半山腰的电台岚垭,没有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成为幸存者品尝解放胜利的甜蜜果实。
在歌剧《江姐》里讲述着中国妇孺皆知的英雄事迹:1948年春,江姐带着中共重要指示奔赴川北,在惊悉丈夫老彭牺牲的噩耗后,强忍内心的巨大悲痛,与双枪老太婆等率领游击队继续与敌周旋。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,江姐不幸被捕。渣滓洞中,受尽酷刑,最后慷慨就义。
一代又一代的歌剧《江姐》的扮演者唱道:“红岩上红梅开,千里冰霜脚下踩,三九严寒何所惧,一片丹心向阳开……”在各种晚会上,在卡拉OK厅,歌剧《江姐》的主题曲《红梅赞》不绝于耳,全国上下,大江南北。然而,作为一台受表演场地限制的演出,“原汁原味”的歌剧《江姐》却只能选择重大的庆祝或者纪念活动与观众见面,放扬歌声,一起感受革命年代的理想、壮志、激情和勇敢。
红色经典《江姐》的“现代演绎”
从1964年,歌剧《江姐》初登舞台至今,接近半个世纪。半个世纪里,第一版呕心沥血之作歌剧《江姐》经历了连续四代传承演绎,曲风、故事、人物形象、舞台都几乎按照原始版本保留下来。每当提到“江姐”,第一代、第二代、第三代的“江姐”扮演者都无比激动,兴奋地谈起“当年的观众如潮”。时代的车轮在滚滚前进,传统的血液在歌剧《江姐》的身体里循环不息,新的艺术力量却在2007年的契机中生发出来,形成更具感染力的艺术魅力。
2007年的契机是国家大剧院落成首台剧目的邀请,邀请空政文工团重排跨时代的经典歌剧《江姐》。在短短3个月半月的排练时间里,早有准备的空政把长期以来积聚的力量施展出来,一台既“原汁原味”又有“现代气息”的新一版歌剧《江姐》在阵痛中诞生,好似健康活泼的新生儿迎来无数喜爱的目光。
由于新一版歌剧《江姐》的扮演者已经是第五代“江姐”,所以又被称为“第五代歌剧《江姐》”,是21世纪的青春版“江姐”。她从全军中选拔而来,她以“绝对的演唱实力”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赞赏,她的歌唱艺术摸索之路的代表人物是在2008北京奥运与中国观众见面的莎拉・布莱曼,她的偶像是天后级歌手嗓音空灵的王菲,她就是“80后”空政女高音歌唱演员王莉。
歌剧的灵魂是音乐,音乐又是最奇妙的一门艺术,简约的外在,丰富的内涵,可以引发无限的联想,可以让精神畅游在万花筒里。第五代歌剧《江姐》用全新的配器方式演绎传统的歌剧曲谱,原始版本中的四川民歌、川剧、婺剧、越剧、京剧等地方剧种与西方管弦乐丝缝相接,浑然一体,“不知是入西式庭院,还是东方园林”,把音乐的感染力发挥至极,把人物的情感抒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。
“江姐先是一个女人,然后才是一个女英雄。”这是王莉对“江姐”的理解,也代表了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新青年对革命战士的理解。革命战士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,但在信仰、理想、抉择、生死的撞击之中,无畏成为了一种终极气质。江姐的生命中应该有爱,她爱丈夫、爱孩子、爱新中国,“爱”让她承受了难以想象的酷刑,即使离开也笑着远望革命的胜利。这就是第五代《江姐》想要传达的主题,把“江姐”人性化、生活化,把“江姐”从程式化的英雄模式中拉出,拉向更为广阔的普通人群中。